這是一則事關“家長里短”的民事案件。妻子因不服法院判決自己需承擔丈夫債務的清償責任,向市一級檢察機關申請監(jiān)督。隨后,市檢察院審查后,提請安徽省檢察院就該案向安徽省高級法院提出抗訴。
薛江武經(jīng)隨機抽取成為此案的承辦人。
過程雖然隨機,但反映出的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推進下的必然。
今年6月,安徽省檢察院制定出臺了《安徽省檢察機關員額內檢察官動態(tài)管理辦法(試行)》。
同時,安徽省檢察院同時還對各級檢察院入額領導干部的辦案數(shù)量提出了明確要求,省、市、縣檢察院檢察長的辦案數(shù),分別不得低于本院員額內檢察官人均辦案量的5%、10%和15%。
大檢察官出庭,體現(xiàn)的是司法公信力,提高的是司法機關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在庭審現(xiàn)場,旁聽席上百姓評價薛江武的發(fā)言“有理有據(jù)、條理清晰,真是不簡單!”
像薛江武這樣的司法機關一把手,來到庭審一線辦案,已經(jīng)不是個例。
就在上個月,在湖北省武穴市檢察院,還出現(xiàn)了檢察長劉松青與該院副檢察長張偉同日出庭,支持兩起公訴案件開庭審理的場景。
十八大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分3批開展試點,全面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共遴選出員額制檢察官8.7萬多名。這其中,就有許多像薛江武一樣的各級檢察院一、二把手。而這些以前難得一見的“大人物”也正越來越多的出現(xiàn)在有需要的百姓面前。
司法體制改革,法院、檢察院二者缺一不可。在檢察長們不斷“出庭”的同事,法院院長審理案件也逐漸成為常態(tài)。
近日,山西省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一起故意殺人案。該案由該院院長侯曉東擔任審判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寧建新作為公訴人出庭支持公訴。這是山西范圍內市級法檢“兩長”首次同庭辦案。
無獨有偶,在江蘇省丹陽市,不久前也出現(xiàn)了市人民法院院長唐東升擔任審判長,市檢察院檢察長方紅衛(wèi)作為公訴人出庭支持公訴的法檢“兩長”同堂斷案之景。
今年6月9日,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在公開開庭審理一起集資詐騙抗訴案的過程中,就是由海南高院副院長劉誠任主審法官,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高海燕出庭支持抗訴。據(jù)統(tǒng)計,2016年海南全省法院院庭長主辦審結案件49201件,同比上升47.24%,占同期結案總數(shù)的31.99%。
讓司法機關的一把手們重回辦案一線,既能在辦案時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又能讓民眾感受到公平公正。顯然,在推進司法體制這樣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中,新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正在更好地保障公平正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戰(zhàn)線堅持正確改革方向,敢于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