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隨后聯(lián)系上當事人,其表示被擊瞬間身體有些麻,但過后并無大礙。
防雷工程師解讀說,這種現(xiàn)象屬于感應雷擊,如果被直接雷擊的話那樣會非常危險,生存率會很低。
天氣預報直播遇雷擊
這段視頻從微信公眾號“大連氣象”流出后,很快就在朋友圈中流傳被廣泛關注,在這段小視頻中,主持人剛說完一句,身后突然電閃雷鳴,隨著“哎喲”一聲,主持人手中撐的傘落地,畫面終止。
很快關于主持人手臂遭雷擊的消息傳出,網友紛紛感慨,這是用生命在直播。記者隨后聯(lián)系上當事人劉曉東,面對網友的關心,其表示自己和攝像同事韓志強身體當時都有反應,“手臂很麻”但過后無大礙,感謝網友的關心。
說起當時的情形,劉曉東告訴記者,4月24日上午9時,自己和韓志強到室外為中國氣象出新聞,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越是天氣惡劣他們越得需要出鏡。
但同樣因為工作的原因,他們平時對雷電方面的防護也是格外小心,往往選擇雷電高峰之后再出鏡。當天在決定9點做直播之前,他已經觀察了一個小時,發(fā)現(xiàn)這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已經沒有雷電了。
同事?lián)文举|傘未被雷擊
“可是我們剛出鏡10多秒鐘,身后就出現(xiàn)了一個大雷。”劉曉東說,當時的一瞬間他看到自己的手上有一道黃色的電波,手瞬間麻木,因此就出現(xiàn)了傘被扔出去的畫面。
“韓志強就在我對面,我當時看到黃色的星星點點在他的傘面和傘桿上都有出現(xiàn)。”劉曉東說,而事后兩人交流,韓志強也看到了劉曉東同樣的畫面。“有點像電路跳閘時的那種火星,但是攝像機沒有拍出來。”劉曉東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當時和兩人一起出鏡的還有一名女同事,她負責給攝像師撐傘,這位女同事自己撐的是木質的傘,而劉曉東和韓志強兩人用的是帶有金屬結構的傘。
采訪中劉曉東告訴記者,工作這么多年,同樣環(huán)境下的出鏡直播也有,但是被雷擊還是頭一次,“我們所處的地方也有避雷針,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我們也很意外。”他說。
在野外為啥會遭遇雷擊
記者聯(lián)系上大連市雷電防護中心的工程師李銳,他介紹,當日上午出現(xiàn)的這個情況是感應雷擊,不屬于直接雷擊,否則人的生存率會很低。
李銳解讀稱,在雷雨天,雷雨云的下方會聚集大量的同種類電荷,在下方的地面就會感應出相反種類電荷,這種電荷在高處、尖端、金屬等地方更是會大量的聚集,一旦達到臨界值,電荷就會擊穿空氣,在雷云和地面形成放電通道,這就是一種簡單的理想雷電模型。
地面上不止一個地方會感應出大量異種電荷,所以一次雷電活動,也常常有多次閃電,也就是多個雷電流通道。這種在地表面聚集起大量電荷的現(xiàn)象,就是主持人當時在錄制節(jié)目中所遇到的了。劉曉東兩人看到的黃色電流就是電荷大量聚集產生的放電現(xiàn)象,而攝像機中產生的嘈雜的噪音就是電荷產生的磁場對設備干擾的結果。 據(jù)遼沈晚報
小貼士:
如何躲避 雷擊傷害
現(xiàn)在這個季節(jié),雷電頻發(fā),大家應該對雷擊引起重視。那么,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避免雷擊呢?一起來看看專家的雷擊避災策略:
1.雷電響起時,應趕快低頭、雙手抱膝蹲下,胸口緊貼膝蓋。去掉身上的一切金屬配飾,不要接觸電線、金屬、水等導電體。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安靜地等待雷雨天氣過去。
2.人在戶外時,不要在雨中奔跑,不要打傘行走,不要騎自行車或乘坐畜力四輪車、農用車,不要在大樹下避雨。避免站在最高的物體附近或使自己成為最高的物體。
3.在雷電天氣時,要關緊家中的門窗,切斷一切電源和電話插頭,遠離金屬類管道。不用噴頭淋浴,不站在陽臺、平臺和樓頂上。
4.對受雷擊者立刻進行滅火和心臟復蘇:首先進行人工呼吸,馬上對心臟進行按摩,及時通知醫(yī)療機構進行急救。
5.在雷雨天氣時不能使用手機和電話。
6.水中游泳者必須盡快上岸,穿上橡膠、塑料雨衣有一定的絕緣效果。
7.當高壓線遭雷擊斷裂后,應雙腳并攏,跳著逃離斷線處8—10米以上,關閉主電路上的電閘,或將事故地點盡快報告電力部門。還要在附近豎立明顯標志牌,以免他人進入觸電。